保障首都能源运行安全稳定 推进城市运行高质量发展
4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城市管理委一级巡视员蒋志辉介绍了本市能源运行总体情况和"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
"十三五"能源运行取得的成效
一是居民用能品质提升明显。持续推进燃煤清洁替代,2020年较2015年的1165.2万吨减少1030.22万吨,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8.5%,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到10.4%。平原地区和浅山区完成燃煤清洁能源改造。城市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5%。
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平均接电时长在8个工作日以内,为4.32万户小微企业节省约18亿元,"三零服务"被国务院列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电力交易309亿千瓦时,节约用电成本约9.18亿元;燃气办理时长压减到8个工作日以内,完成小微工程通气5200个,共计1.5亿元。
三是圆满完成重大活动能源保障,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出色完成70周年国庆、"十九大"、"一带一路"等重大活动能源保障,有力保障疫情防控重要单位能源供应、重点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和城市运行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
四是加大设施建设力度,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供电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优化电网结构,外受输电能力3100万千瓦,全市用电量达到1166.4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加22.4%,最大用电负荷达到2356万千瓦,电动汽车充电桩达到23万个、换电站达到159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燃气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三种气源、七大通道、10兆帕大环"多源多向天然气供应体系,年消费量达到189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加30%。十六区全部接入城市天然气管网,平原地区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推进液化石油气市场整合,优化供应站点布局;供热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城镇地区供热面积达到8.95亿平方米,较2015年增加12.6%,基本实现清洁供热。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比2015年下降6%。
"十四五"要构建首都能源运行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树立能源运行保障新典范。精细化能源运行保障,确保电力、天然气资源可靠供应,完善迎峰度夏、冬和应对极端天气保障方案,健全热电气联合调度机制,提升能源协同保障能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构建首都电网"黑启动"恢复供电网络,推动重要电力用户加装应急保安电源等措施,完善唐山LNG应急储备设施和华能电厂应急燃煤机组运行管理;电力燃气接入服务,持续扩大电力、燃气等市政设施接入"三零"服务,推行"一站式"全程便捷服务和市政公用企业代办帮办服务模式,清理规范电、气、热等行业收费。
二是打造世界领先绿色智能电网。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外送通道输送能力由3100万千瓦增至43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400亿千瓦时左右,外调可再生能源电力300亿千瓦时,电力负荷达到3300万千瓦,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3%-5%,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29%左右;构建多元供电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加强域外能源合作,全面提升本地电力供应能力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形成新型供电保障格局;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统筹华北区电力资源,依托特高压电网和大型能源基地,结合全市重点区域和各区城市分区规划,布局一批电力工程,提高分区电网互倒互带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增强电网调节能力,实施机组灵活性改造、"热电解耦"、新建储能设施等措施,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首都电力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稳步实施电能替代,构建新型电力消费结构,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推动新技术示范应用,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领域的融合应用,驱动电力行业向智能化、智慧化、便捷化发展;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推进电力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相应交易政策和保障机制,完善电价形成机制,推进增量配电业务。
三是建设国际一流燃气供应系统。完善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加强上游气源组织,建成我市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及其进京管线,实现城镇燃气企业年用气量5%的应急储备,形成"三种气源、一个大环、八大通道"气源供应体系,增强天然气接收和输配能力;优化液化石油气配送服务体系,推进液化气充装能力资源整合,全市液化气充装站达到8座,供应站达到200座,设置村级移动储瓶设施,统一气源采购,改进配送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推进智慧燃气系统建设,实现供应居民用户的调压站(箱)和重点地区、重要管线闸井预测预警全覆盖,建立本市天然气北斗应用生态圈,推动燃气管网安全、精准、高效运营;提升燃气用气安全水平,对具备接入管道天然气条件的老旧居民楼房接通天然气,推进非居民液化石油气替代,推广普及户用燃气安全防护装置。全面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
四是重构绿色低碳供热保障体系。增强城市供热保障能力,完成左家庄二期等调峰热源工程,推进鲁谷北重、北小营等热源配套管网和东坝金盏地区余热管网建设,推动南中轴地区供热资源整合及配套管网建设;充分利用余热资源,提高电厂余热利用效率,推进燃气锅炉房烟气、数据中心等余热回收利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污水源热泵供热替代,全市新增余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推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发展,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新建建筑不再新建独立燃气供热系统,鼓励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传统供热方式多能耦合,推动城市副中心、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地区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建设。建设张家口-北京绿电蓄热试点工程。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推动供热节能增效,新建建筑全面落实节能设计标准,增加智能供热强制性条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推进供热计量改造,集中供热的公共建筑实行热计量收费等,到2025年,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比2020年下降10%左右;提升智能化供热水平,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
五是推进充电桩加氢站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底,本市累计建成充电桩、加氢站分别为25.6万个和10座。到2025年,力争达到70万个和74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