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我市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日期: 2020-08-04 10:00
字体大小 |打印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于5月1日实施,蔡奇书记发出了"以首善标准推进垃圾分类"的动员令。近日,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组织召开《条例》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介绍了三个月来本市垃圾分类工作最新情况。市民政局介绍了《条例》实施以来基层发动情况,市城管执法局介绍了执法检查和处罚情况,市妇联介绍了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会议上,市城市管理委张岩副主任介绍了三个月来本市垃圾分类工作最新情况。

  一、继续巩固"六升两降"八项成效。《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六升两降"八项成效上。一是家庭厨余分出数量大幅提升。7月份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分出率8.13%,较4月下旬日均309吨,增长470%;较5月份日均740吨,增长137%;特别是7月下旬日均2093吨,突破2000吨。二是厨余垃圾分出质量逐步提升。随着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居民参与率逐步提升,桶前指导力度不断增加,厨余垃圾分出质量不合格不收运机制倒逼,厨余垃圾质量达标的桶站数已达到75.3%。三是桶站设置达标率进一步提升。分类容器设置率93.2%,容器更新标识比例85.5%,容器整洁完好率93.4%。四是指导员值守率明显提升。桶前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巡回指导员由5月初的20%-30%上升至7月下旬的56.2%。五是宣传动员覆盖率明显提升。市民知晓率普遍在80%以上,97%的居民小区开展宣传活动。六是执法检查力度持续提升。七是其他垃圾清运量明显下降。7月份其他垃圾清运量日均1.996万吨,同比去年下降26%。八是问题率不同程度下降。执法检查和市级抽查的问题率均呈下降趋势。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车站楼改造。按照"一站一方案"、"一车型一设计"原则,开展"桶"、"车"、"站"、"楼"等垃圾分类全链条设施设备改造提升,确保密闭式清洁站功能齐备、收集运输车辆外观规范统一。截至7月底,共新建改造分类驿站436座,确保全天(如早7:00-晚20:00)有专人值守,实现面对面服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同时具备积分兑换、宣传教育的功能。完成2.2万组分类桶站提升改造,喷涂垃圾分类LOGO、公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和收集单位信息、监督电话、张贴宣传资料等。完成1082辆运输车涂装工作,占年度计划的41.6%,实现分类运输,接受市民监督;完成208座密闭式清洁站改造。

  三、后端处理设施运行稳定,确保分类处理。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4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32711吨/日,其中焚烧设施11座(16650吨/日),生化设施23座(8130吨/日),其中可用于处理家庭厨余垃圾的设计处理能力5750吨/日;可用于处理餐饮服务单位产生的厨余垃圾的设计处理能力2380吨/日。目前来看现有处理设施运行平稳,可基本满足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针对分类出的厨余垃圾处理,按照"集中为主、就地为辅、适度协同"的处理原则开展处理工作,鼓励各区各单位因地制宜配置就地处理设备,作为后端处理设施的补充,随着垃圾分类深入,适度增加集中处理能力,不断优化处理工艺。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下一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有效发动、精细管理、综合提升阶段,工作重点聚焦在社会动员,促进市民习惯养成。同时抓好硬件设施改造提升,提高厨余垃圾分出质量。一是继续推进车站楼改造提升任务。在社区、小区优先设置分类驿站,加快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密闭式清洁站提升改造和收集运输车辆统一涂装,完善大件垃圾暂存点、可回收物投放点布局建设。结合大型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及农村需求,因地制宜推广厨余垃圾就地处理。二是继续推进指挥部督导、抽查、暗查等工作,聚焦问题点位狠抓整改落实。对前期已经通报的问题,实施"回头看",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严查混装混运行为,形成严打高压态势。三是继续提高厨余垃圾分出数量和质量。紧盯看桶环节,社区实施看桶行动,利用人防加技防,提升桶前值守率,软性劝导和刚性约束并重。进一步落实厨余垃圾分出质量不合格不收运制度,形成倒逼机制。

  会议上,市城管执法局温天武副局长介绍了执法检查和处罚情况。

  一是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情况。三个月以来,城管执法部门重点对宾馆、饭店、餐饮、商场、超市、工地、小区物业等重点行业和单位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运输企业混装混运等突出违法行为,对运输车辆和企业实施动态监管,并通过协调行业管理部门强化资质管理等措施,坚决堵住生活垃圾运输环节漏洞。加大对个人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对法规的宣传告知,督促引导广大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推动个人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据统计,自5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截至7月31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累计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18.86万家,发现问题1.39万家,问题率为7.37%;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6990起,其中对群众举报强烈、违法行为严重的99起生活垃圾混装混运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对个人违法行为查处3323起。其中,房山、丰台、石景山区执法检查工作较为突出,人均立案处罚数排全市前列。

  二是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典型案例通报。在对主体责任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方面,据统计,三个月以来,城管执法部门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率呈明显下降态势。数据表明,通过执法检查,在促进源头减量、规范分类行为、提升收运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检查中发现,仍然有个别餐馆、酒店、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存在问题较为突出,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包括未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收集运输单位混装混运,未按规定设置厨余垃圾收集贮存设施,未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等。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别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还未完全履责到位,主体责任落实有待加强。在对个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方面,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持续加大,查处个人违法行为的立案量占全部立案量的比例,从5月份的34.04%上升到7月份的58.20%。从已立案查处个人违法行为分析看,发生问题的区域仍然主要集中在居民小区及周边道路,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包括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随意倾倒、抛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违反规定倾倒建筑废弃物等。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够强,仍有个别居民图方便、嫌麻烦,甚至存在侥幸心理;另外,小区内垃圾桶未及时管护造成表面污损、垃圾未及时清运造成垃圾桶周边脏乱、垃圾桶设置点位不合理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分类投放生活垃圾造成了影响。案例一:6月11日,通州区梨园街道执法队在通州区东方华业玫瑰小区c区西侧检查时,发现北京宇轩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存在收集、运输单位将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的行为。经立案调查,该公司被通州区梨园街道执法队予以行政处罚。案例二:6月20日,丰台区王佐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检查中发现,某市民在丰台区王佐镇怪村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放混投。经查,该市民曾因此类行为收到过书面警告。由于其再次违反规定,且未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丰台区王佐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其予以了行政处罚。

  三是下一步执法工作重点。目前,全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进入全面发动、精细管理、综合提升阶段,市城管执法局将调动全市城管执法系统,持续加大执法曝光力度,全面推进执法检查工作。一是持续强化执法处罚。开展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各行业主体全覆盖检查,紧盯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加大对桶站设置、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涂装、运输规范等方面的检查。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社会动员发动。一方面通过媒体多渠道对新《条例》进行宣讲,提升市民有效参与度。另一方面,坚持教育处罚相结合,以罚促改,惩教结合。查处曝光一批混装混运、拒不整改的违法企业和不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个人,通过舆论监督、引用公示制度等措施,促进问题整改,推动习惯养成。三是进一步导引行业主体责任。按照行业、地区、"十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等不同类别进行梳理,每月向行业主管部门、各区政府通报执法检查情况和问题建议,并督促反馈整改措施。对问题高发行业制发执法建议函、督查通知单,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分类指导,实现末端执法对前端管理责任的精准导引。

  会议上,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介绍了《条例》实施以来基层发动情况。

  一、5月以来社区动员情况。一是专门给居民发了一封信,对志愿者发出了倡议,对社区党员提出了要求。二是结合疫情防疫在小区卡口、桶站点、单元门,发放了一批宣传品和宣传资料,有的社区和物业利用微信群进行了宣传。三是配备了垃圾分类指导员,在桶站前现场指导帮助居民做好分类和投放。四是很多社区召开议事协商会,研究设置桶站点位置、数量和投放时间段。五是很多社区组织居民修改了居民公约,在小区公示一起遵守。六是动员社区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中学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值守看桶。目前社区居民知晓率明显提升,参与度大大增强,从家里源头分类,正确投放逐渐增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抓好宣传动员。一方面再宣传再发动。通过社区的宣传栏、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以及桶站前的温馨提示,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和知识,宣传居民身边的好人和好事。另一方面开展"我分类、我承诺"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签订垃圾分类个人承诺书,承诺书一式三份,一份交本单位,一份交社区居委会,一份个人留存。通过开展承诺活动,主要是建立起个人自我约束、单位和社区双向监督的机制。二是广泛开展"守桶"行动。发挥好垃圾分类指导员作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加强管理和培训,当好桶前值守的主力军。同时,组织社区的楼门院长、网格员、党员、热心群众等,做好桶前值守工作;动员各方力量下沉社区。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在职党员、团员青年、下派干部、学生等群体,就近参与社区的桶站值守行动;强调发挥属地主体责任。在街乡、社区做好值守人员对接和调配,指导物业履行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职责,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志愿团体等参与值守;进行联合联动。社区党组织利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开展协商共建,积极争取驻区单位支持配合社区的桶前值守活动。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挥工作优势,将垃圾分类主题纳入"最美职工""青年榜样""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运用居民公约进行督促。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居民需要遵守的内容,要求居民自觉遵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进行必要的提醒和处罚。对不履行承诺、不分类、乱投乱放等人员,由社区或物业发放提示信,对不配合工作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会议上,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红伟介绍了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市妇联第一时间面向广大妇女和家庭发出倡议。围绕条例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要求,重点做好条例宣传普及,引导妇女和家庭从认识上理解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行动上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联动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家"行动,通过展览展示、宣传咨询、科普游戏、抖音直播、线上"有奖答题"、趣味比赛等多种形式,倡导妇女和家庭参与垃圾分类。

  第二季度把垃圾分类家庭作为一个重点,树立广大家庭学习的榜样。依托《北京少年报》,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垃圾分类亲子作品500多件,通过孩子带动家庭成员践行垃圾分类。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模式。有的与"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有的开展"垃圾分类星级示范户"创建活动。广大女性社会组织立足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垃圾总动员皮影戏""跟着蚂蚁学分类""家庭营养土兑换"等接地气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家'行动",聚焦"不想分、不会分、不方便分"问题,努力以"小切口"实现"大作为"。我们将依靠妇联组织优势,凝聚广大妇女和家庭垃圾分类的共同意识。我们将做强"最美家庭"品牌,带动首都百万家庭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我们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为家庭参与垃圾分类提供服务支持。我们将对巾帼家政企业负责人及家政员骨干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带动50万家政员形成良好垃圾分类习惯。依托市妇联20个团体会员,在行业女性群体中开展培训,培育垃圾分类推进工作骨干力量。以"益家行"项目为牵引,组织带动近4000家妇女儿童领域社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等专业社区服务。广泛动员48万首都巾帼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培育建立7000支、10万人的专业巾帼志愿者队伍,参与"桶前值守""敲门行动"等社区治理,使遍布城乡的"西城大妈""京北丽人""顺意姑娘""平谷金玫瑰",各展所长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

  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就市民关心的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情况、执法情况进行提问,相关负责人一一作答:

  【记者】:请问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在收运过程中混装混运的违法行为,市城管执法局有哪些进一步的查处措施?

  【温天武】:自城管执法部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以来,始终将混装混运违法行为作为重点检查内容,通过主动巡查发现、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等渠道获取案件线索,采取现场执法调查、调取监控探头等方式,查处曝光了一批混装混运情节比较严重的单位和企业,对违法行为予以警示和震慑。

  下一步,城管执法部门将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对垃圾清运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紧盯收运环节中无资质运输、混装混运、泄漏遗撒等突出问题,对于混装混运及非法接收、违规接收混装垃圾的单位予以从严处罚,及时向社会曝光,以执法促管理,推动源头治理,有效遏制混装混运违法行为的发生。

  【记者】:城管执法部门对个人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有何重点提示?

  【温天武】:从目前立案处罚和执法检查情况看,个人投放生活垃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随意倾倒、抛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在实际投放过程中,仍有个别居民存在侥幸心理。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虽然对个人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设定了罚则,但我想强调的是,处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推动个人养成生活垃圾分类良好习惯的一种手段。《条例》本着"教育在先、惩戒在后"的原则,在处罚方式上设定了处罚梯度。违反条例先行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如小区物业、垃圾桶值守人员等进行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城管执法部门给予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依据规定应当受到处罚的个人,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不予行政处罚。

  【记者】:刚才在您的发布中谈到要做强首都最美家庭品牌,发挥好最美家庭在垃圾分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的开展情况?市民家庭如何参与活动?

  【赵红伟】: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是妇联系统于2014年2月启动的一项面向广大妇女和家庭常态化开展的群众性家庭文明创建活动,活动在全国城乡社区蓬勃开展。北京市妇联联合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同步于2014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各级妇联上下联动,因地制宜,积极宣传"最美家庭"。七年来,1000余万人次参与线上线下寻找,涌现出各级各类"首都最美家庭"59万户。今年,为进一步扩大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我们创新了方式,由原来的一年推选一次,改为一季度推选一次,将活动贯穿全年。

  我们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作为引导广大家庭在首都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抓手,围绕中心工作,持续深入挖掘不同时期的"最美家庭"内涵,选出不同类型的家庭典型,发挥"最美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疫情期间,我们倡导广大家庭守好小家卫大家,今年第一季度选出并广泛宣传的80户市级"首都最美家庭"全部为抗疫家庭,成为千万家庭和全民参与抗疫的生动缩影。围绕垃圾分类工作,我们集中选出一批垃圾分类"最美家庭",倡导垃圾分类、绿色环保好家风,引领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将"最美家庭"活动纳入基层治理一体部署,切实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特点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重在立足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倡导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我们期待广大市民家庭积极参与,可通过16区妇联组织或自荐他荐等方式报名,详细情况可关注"北京女性"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妇女网"了解。

  【记者】:您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咱们市妇联发动巾帼志愿者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情况?

  【赵红伟】:为配合社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市妇联计划在全市48万巾帼志愿者中建立7000支、10万人的社区垃圾分类专业巾帼志愿者队伍,基本上每个社区都有一支。重点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宣传倡导、科普短视频学习、典型交流等方式对巾帼志愿者进行宣教培训,提升巾帼志愿者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专门知识水平。二是通过设计、实施专门的垃圾分类项目,引入厨余垃圾堆肥等科学技术将垃圾变废为宝,提升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专业能力,建立专业巾帼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通过引导巾帼志愿者成为社区科学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宣传者和指导者,形成可持续、常态化、可复制的社区垃圾分类互动模式。

  【记者】:新版生活垃圾分类条例已实施三个多月了,现在仍有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存在不愿意、不习惯等问题,请问,我们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赵济贵】: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全市采取战时机制和超常手段,强力推动在社区落地,广大居民也非常支持和配合,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但是不愿分、不习惯的问题,在一些居民中确实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解决:

  一是要求广大党员带头分。一方面组织动员回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和社区的离退休党员,要求他们做好自己家庭的垃圾分类,带头参与社区的宣传动员、桶前值守等志愿活动,为广大居民群众做出榜样。另一方面,动员社区的楼门院长、网格员、热心群众等做好带头工作。

  二是通过激励调动居民分。社区可以建立分类垃圾兑换积分制度,鼓励居民通过垃圾分类、正确投放来换取积分,并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对于分类做的好的个人和家庭,社区可以进行"社区达人"、"示范家庭"评比;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回馈机制。市农业农村局正在研究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转化成家庭养花用的花肥,变废为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天我带了一个实物,如果以后条件成熟了,居民可以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花肥。

  三是运用约束督促居民分。对于那些不分类、乱投放的居民,多次提醒仍不改正的,社区或物业可以向他们送提示信,要求进行改正;对于不配合分类、投放工作的居民,可以向城管执法部门报告,按照条例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处罚包括到垃圾桶前进行义务值守,或者给予一定的经济罚款。

  通过党员带头、适当激励、进行处罚等手段,来进一步强化广大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意识,自觉履行条例明确的法定责任和义务,逐步养成自觉分、愿意分的好习惯。  

  【记者】:赵局长,听说市里要出台一些措施,组织动员更多的人员参加社区守桶行动,指导帮助居民正确分类和投放,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赵济贵】: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员,除了政府的强力推动,更多的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养成自觉分类的良好习惯。我们在社区专门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等,现场指导居民分类和正确投放。由于社区的垃圾桶比较多,参加值守的人员比较少,不能做到全覆盖,为解决人员缺口问题,近期我们将在全市开展"垃圾分类我们一起行动"实践活动,主要动员七类人员下沉到社区参加桶前值守:

  一是下沉干部桶站宣传指导队。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在居住地或单位附近的社区参与桶前值守。二是在校学生桶站宣传指导队。教育系统组织动员学生,利用暑假或周末等时间,参与社区桶前值守。三是工青妇联桶站宣传指导队。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挥工作优势,动员联系的群众参与值守。四是行商协会桶站宣传指导队。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结合自身优势,动员相关领域社会力量参与值守。五是共建单位桶站宣传指导队。各街乡、社区党组织通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动员驻区共建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值守。六是群众组织桶站宣传指导队。各社区动员社区工作者、党员、网格员、协管员及街巷长、"小巷管家"、楼门院长、居民群众等参与值守。七是社会组织桶站宣传指导队。各街乡可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团体等参与值守。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解决守桶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营造氛围和声势,影响带动广大居民自觉进行分类和正确投放。


微信图片_20200804100118.jpg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