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工作

市城市管理委2020年度工作总结

日期: 2021-05-06 17:39
字体大小 |打印

  2020年,市城市管理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抓好城市管理领域"十三五"规划收官,统筹疫情防控和城市运行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统筹协调、创新攻坚,各项市级重点工作及职责任务逐一落实既定目标,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

  一、基本情况

  落实市委部署的重点工作、市政府下达的重点任务及部门"三定"职责细化的58项任务,按时保持完成既定目标,同步抓好"疏整促"专项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数据行动等任务近百项;统筹环境建设检查、城市管理领域重点事项督查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考评3项"督检考"事项,突出日常监督考评,减轻基层单位负担;依法行政、政务建设、预算管理、绩效审计等专项工作全部达标。上一年度检查考评发现问题整改纳入年度工作一同抓实抓牢,整改提高与任务落实同步走、两不误。

  二、主要工作

  (一)筑牢疫情防线,扎实做好城市运行与环境保障工作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委党组高度重视,20余次对全系统的防疫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筑牢机关与系统2条防线,压实"四方责任",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行业系统实现"零感染";城市运行保障领域18.6万名职工在岗备勤,电气热油等城市"生命线"正常运行。根据天气变化与疫情防控实际,上一采暖季延长供暖16天,保障市民温暖居家防疫;解决在京张家口籍百余名供热季节工采暖季后无法返乡的难题。

  疫情初期为环卫一线人员筹备口罩9万只,指导做好个人防护;每日2次对7万余个果皮箱进行清掏消毒、对1.5万余座公厕进行消毒通风,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实现"零感染"。建立疫情期间垃圾收运处置常态化机制,累计处置重点管控垃圾2万余吨。

  以做好涉疫医疗机构电气热等能源设施建设与运行保障为契机,吹响城市运行保障领域复工复产的"集结号",细化电煤气热等行业疫情防控指引、复工复产及突发情况处置流程。年度161项重点工程按时复工且逐步达产,城市管理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

  (二)筹办冬奥为契机,城乡环境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1.冬奥环境建设与城市运行工作全面启动。组建"2022年北京冬奥会城市运行和环境建设管理指挥部",以《冬奥会环境建设规划方案(2019-2021年)》为指引,围绕"五区四线三周边",制定冬奥会期间的城市环境建设和运行总体方案、专项方案,摸排问题并建立台账。延庆及五棵松冬奥场馆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已启动实施,优化完善中轴线景观照明提升方案。

  2.抓好环境建设与整治项目的实施。环境建设市级重点项目中的通济路(丁各庄桥-北运河桥)亮化工程等3个项目已完成,其它12项进入实施阶段。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北大红楼和党的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已全面启动。完成草桥站、大兴新城、大兴国际机场站3个车站、10个出入口周边的环境整治提升,解决一批环境脏乱、设施破旧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高标准做好服贸会、中东欧领导人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服务保障相关工作。

  3.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进入"精细化"阶段。落实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方案,范围扩展到所有建成区,全年完成1530条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城六区及通州区打造200条示范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与街道办事处、生活垃圾、物业管理等条例实施相融合,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医院校园周边、便民服务设施等纳入治理内容,解决街巷胡同各类问题。提高街巷内的环卫、绿化等专业化作业水平,动员公众参与街巷治理,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市民良好习惯养成。

  4.有序推进公共设施的减量优化。完成架空线入地195公里,拔杆3355根,打造清朗有序的视觉空间。崇雍大街、平安大街及中关村西区、CBD区域的28条道路完成多杆合一治理18.5公里,整合各类杆体2100余根,减量50%左右;故宫、中南海等区域周边110处电力箱体完成"三化"治理。回天地区75条道路沿线的3000余个公共设施实现二维码管理。优化撤除道路隔离护栏480公里。

  5.长安街沿线环境景观管理更加规范。在以"庄严、沉稳、厚重、大气"标准对长安街沿线进行改造提升的基础上,2020年修订并发布新版《北京市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市容环境景观管理规定》,以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并纳入首规委工作机制,启动沿线景观管理的规范、标准修订,组织专家定期评估。

  6.广告牌匾规范设置管理更加规范。市人大一次审议通过《北京市户外广告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设施设置管理条例》;编制完成《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专项规划(草案)》《大兴机场及周边户外广告设置规划(草案)》,正在同步深化完善;联合市商务局出台《北京市商业街区店铺招牌设置规范(试行)》,商业街区的招牌设置实现规范化;全年治理违规户外广告设施4326块,严控建筑物屋顶牌匾反弹,实施动态清零。

  7.高标准抓好城市照明的建设管理。80条无灯路安装路灯7500盏,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加大对有灯不亮、有亮不够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完成行政办公区A5地块景观照明建设年度任务目标。《北京市道路照明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统筹做好春节、"两会"及"京范儿"消费季、服贸会等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的景观照明,营造良好的夜景氛围。

  8.以检查考评促环境类问题解决。优化首都环境建设管理检查考核体系,一、二、三级指标从10项、35项、80项精简到7项、23项、44项,前11个月市级环境问题台账处置率100%,点位抽查整改率超过90%;环境建设方面的"老大难"问题复发率在10%以下。完成年度环卫行业国有企业的社会评价调查,结果纳入企业年度考核范围。

  (三)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固废处置与环境卫生管理取得新成效

  1.齐心协力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实施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契机,市委市政府构建了市级统筹、专班推进、定期调度、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的工作体系,组建了市区两级指挥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启动,实施战时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动员市区街道乡镇及各方面力量,形成推进合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群众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分类观念深入人心,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志愿者参与桶前值守,首批174个示范小区、村挂牌亮相。2020年12月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21.78%,分出量从《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的309吨/日增长至4248吨/日,增长12.7倍。加上餐饮服务单位厨余1861吨/日,厨余垃圾总体分出量6109吨/日。

  规范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已建成分类驿站1258座,达标改造固定桶站6.28万个,涂装垃圾运输车3290辆,改造提升密闭式清洁站805座,完成年度任务目标。房山生活垃圾焚烧厂投入运行,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6座,总设计处理能力3.38万吨/日,基本满足我市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推进本市可回收物体系建设,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促进高、低值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减量化取得了重要成效,2020年其他垃圾清运量同比下降三分之一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2.深化建筑垃圾规范管理。《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规范、指导全市的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工作。全年开展建筑垃圾联合执法督导1324次,查处违规行为6307项次、运输车辆违规行为1.9万台次、消纳场违规行为489项次,移送违规线索3943条,处置率92%。107座消纳场与临时处置点累计处置建筑垃圾1.47亿吨,其中1.26亿吨实现资源利用,利用率85.51%。

  3.提升环卫作业管理水平。城市道路"冲扫洗收"组合工艺作业覆盖率92%、面积9018万平方米。对1818条一级城市道路尘土残存量进行监测,均值在8.7g/m2以下,每月在媒体上进行公布排名。全年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环卫车辆978辆,现有4.5吨以下环卫车辆2049台,其中新能源车1703辆,占比83.11%。圆满完成9场大到暴雪的应急除雪任务。

  4.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展。编制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非正规垃圾点整治、垃圾分类、厕所改造等标准汇编,指导涉农区开展整治,完成755座农村公厕与城乡结合部整治村中的310座公厕的改造;2018-2020年累计创建150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162处非正规垃圾点完成整治,门头沟、大兴、平谷、怀柔、延庆5区获评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全市9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5.垃圾处理能力稳步提升。房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焚烧厂于2020年10月14日并网发电,目前运行总体平稳。顺义区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焚烧三期工程于10月31日开工,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安定循环经济园区残渣飞灰填埋场建设基本完成。全市12座焚烧设施的处理能力达到17650吨/日,24座生化设施的处理能力8230吨/日;垃圾资源化率61.45%。

  (四)以协调促落实,市政设施运行管理能力新提升

  1.狠抓地下管廊的综合协调。本市建成综合管廊181.25公里。推进来广营北路、顺白路市政管线入廊,保障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温榆河公园等用户的市政能源供给。编制《综合管廊功能建设标准清单》,管廊工程造价从2.03亿元/公里降到1.70亿元/公里,进一步加强管廊项目的投资建设成本管控。

  2.加强地下管线的综合协调。细化老旧小区专业管线与用户线改造、管理职责,为管线改造与打通市政管线专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制度支撑。启动全市道路塌陷事故预测防范工作,保障城市道路安全通行。市级地下管线消隐工程完工582项、75.6公里,9条道路大修与13项地下管线消隐工程同步实施。印发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病害判定标准与治理要求,为推动井盖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提供抓手和依据;治理病害井1.5万余座。

  3.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完成20条在用油气管道界桩设置和竣工测量图备案。借助小卫星对管道占压隐患进行监测,管道隐患实现"动态清零"。印发3000份《北京市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告知书》,支持管道企业依法制止违法行为。精简审批事项,管道保护市级许可、备案办理时限分别压缩55%、53%,申请材料由一式3份减至1份。

  4.强化应急安全管理。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收关,年度挂账隐患整改率100%。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故169起,发出抢修作业配合单324份。开展供热管线突发事件应急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置与协同配合能力,保障首都城市运行安全。2020年汛期,城市生命线平稳运行。编制大兴国际机场电气热应急服务保障工作方案,组建电气热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处突准备。

  (五)统筹能源供需平衡,提升日常运行效能

  1.保障能源供应平衡。加强对煤电油气在生产、销售、库存等方面的监测,结合天气变化组织相关单位做好应对。迎峰度夏、度冬前,做好电煤的储备调度,确保供应"不断档"。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任务,本市全年主要领域煤炭消费总量130万吨左右,远低于300万吨的控制目标。1-11月,全市车用柴油消耗量同比下降29.37万吨,降幅25.9%。主要消耗企业煤炭运进量97.94万吨,铁路运进量94.69万吨,占比96.68%。

  2.保障电力平稳运行。东特高压、上坡110kV输变电工程等电力设施建设落实既定目标;供暖前印发"煤改电"保障方案修订版,确保130余万户"煤改电"村民安全用电、温暖过冬。北京电网运行平稳,最大瞬时负荷2288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7.7%。协调解决电信运营商5G基站接入公共电网、转供电治理等难题,受理5G基站接电报装1182个,完成送电1166个。大台煤矿的关停标志着北京结束千年产煤史。全年电力市场化中长期交易电量86.06亿千瓦时,为用户节省用电成本约4.12亿元。

  3.保障燃气稳定供应。协调市燃气集团与中石油签订天然气购销合同并开展长期战略合作,确保本市气源稳定供应。修订后的《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落实《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发展建设专项规划》,对液化气充装站、供应站进行整合布局。建成唐山LNG应急储备工程,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建设落实年度目标。开展液化石油气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取缔非法存储、经营液化气"黑窝点"37个,收缴不合格气瓶6380只,液化气市场秩序得到净化,全市液化气供应侧安全显著提升。

  4.保障热源能力充足。全市供热总面积8.85亿平方米,借助热电气联调联供机制调度本地热电机组运行,协调解决供暖中的难点问题。河东5号等热源厂采暖季前完成调试,处于备运状态并根据供热负荷随时启动。29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后,居民家中温度进一步提升。通过在供热行业推行"供热管家"等微循环模式,加强与市民服务热线的协调,上采暖季160个小区存在的供热突出问题得到解决,稳步提升供热服务质量,降低投诉量。全年供热行业热线投诉量8万余件,同比下降12.9%,本采暖季首月供热诉求解决率88.79%、满意率92.41%,较去年同期增长11.7与12.3个百分点。

  5.合理配置充电加氢设施。全市41万辆电动汽车配置充电桩22万余个;基本形成平原地区充电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的公用充电网络,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建成区域的平均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保障不同领域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五环及重点地区的129座充换电站满足既有出租车的换电需求。推进本市加氢站建设进展,投用的3个站点为300余台氢燃料公交、物流车提供保障。

  (六)紧抓精细管理,构建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新常态

  1.搭建"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及9项专业规划,构建城市管理"1+9"规划体系;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措施,完成调研课题结题评审。

  2.稳步提升接诉即办水平。印发实施《关于建立"热线+网格"为民服务模式的指导意见》,从源头减少市民投诉,提高市民满意度,全系统年度办理群众诉求50余万件。170个街道乡镇设置网格中心,发现城市管理问题883万件,同比增长7.43%。40027名小巷管家结合垃圾分类开展培训百余场;发现问题86万件,随手解决问题71万余件,巡访时长932万小时。

  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低压电力接入"非禁免批",进一步缩短低压接电时长;为0.77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三零"服务,为客户节省投资3.37亿元。燃气小微工程完成通气3356个,为用户节省投资3.5亿元。扩大供气、供排水三零服务接入工程免批范围,市政接入时长减少5个工作日。

  4.强化科技信息支撑。持续推进大数据行动计划,258项职责目录、266项数据目录完成"上链",25个系统完成"入云";18个业务系统接入领导驾驶舱,25个系统完成"交钥匙"。城市管理领域的标准制修订与地标报批工作全部落实既定目标。

  (七)推进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衔接融合

  2020年,全市城管执法队伍结合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强化管理,立案处罚违法行为16.6万起、罚款1.7亿元,执法检查职权覆盖率100%,市民服务热线诉求承办量高居前列,圆满完成年度各项重点工作。10月15日,市城管执法局调整为我委管理的行政执法机构,首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迈入新阶段,将深入研究新时代城市管理和执法的关系,推动管理与执法有机融合,逐步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一流综合执法标准体系。

  (八)坚持政治引领,坚定不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纵深发展

  持之以恒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按照"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建引领,党支部和党员在抗疫、垃圾分类中通过"双报到""桶前值守"等方式发挥作用,党建与工作深度融合且取得新成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坚持宣传引导、教育警示、监督检查在先,主动接受驻委纪检组监督,落实监督执纪"四个形态",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九)持续推进依法行政与政务建设

  1.依法行政工作。制修订《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5次办公会前学法,解读生活垃圾等新颁布法规;举办3期全系统依法行政培训班,提高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完成22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与备案;拟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或拟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3件文件,报审或上会前由委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完成204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保留191件、废止13件。办理1件行政复议案件、2起以自身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3件行政诉讼案件,未发生有责败诉,也未收到上级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

  2.政务建设工作。政务服务事项缩减办事时限130.5天,精简51项办事材料。满足条件的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所有事项均委托市政务服务局受理并开设线上线下办理途径,办理的30件行政许可事项均在外网公示。发布我委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全清单与中介服务交易信息;多渠道解读重点工作,扩大政策知晓度,回应市民关切,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53件。全年报送政务信息469条,加强信息发布审核和实时监测,切实发挥网站的第一平台作用。

  (十)扎实做好财务审计工作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编制预算,合理安排项目资金,确保预算执行进度不低于时间进度;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的项目支出;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覆盖预算项目的绩效评价,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水平;加强审计监督,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规范管理。

  2020年,对2019年282个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对2020年383个预算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跟踪。完成7个批次的资金审计及监督任务;对委属15个预算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对委机关及委属14家预算单位开展内控评价。2020年,财政拨款预算70.78亿元,预算支出70.44亿元,预算执行进度99.52%。

  三、工作中的不足及下一步安排

  一是城市更新理念还不够深入。对表"十四五"规划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总体要求,对城市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把握不够,还存在"碎片化"现象。从群众身边小事、生活环境抓起,提升城市景观风貌,用足绣花功夫还有差距。对超大城市治理安全风险预判前瞻性不够,城市运行保障安全韧性有待加强。二是部分市政设施存在"紧平衡、缺弹性"问题。地区生活垃圾生化处理能力不平衡,个别地区焚烧处理能力不足,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仍需加快推进。电气热等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供给侧紧张。地下管线结构性消隐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老旧小区市政管线成分复杂、超期老化,承载能力亟待提升。三是城市运行智能化手段运用还有差距。对大数据、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认识不深,对运用新技术解决管理老问题的信心不足;信息"孤岛"现象比较突出,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冬奥会筹备冲刺之年,各项重大活动赛事等对首都城市管理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委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三化"目标,突出保运行保环境保服务"三保"重点,落实精治共治法治"三治"要求,集中力量打好疫情防控、活动保障、垃圾分类、背街小巷、城市运行、城管执法六场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新能力,夯实城市治理新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