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动态信息 > 媒体报道

北京市教委:学校应将垃圾分类纳入新生入学教育

日期: 2020-12-22 18:50
字体大小 |打印

       教室、宿舍等室内场所,主要设置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两类收集容器;厨余垃圾收运“日产日清”,投放点应有专人值守……市教委12月22日发布《北京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指引(试行)》,其中明确学校应将垃圾分类知识和本校垃圾分类要求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教职工培训,鼓励师生通过教材循环利用、无纸化办公等方式做到垃圾源头减量。

      鼓励教材循环利用、无纸化办公

      该指引适用于全市大中小幼各类学校。指引提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全媒体手段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师生参与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宣传融入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中;将垃圾分类知识和本校垃圾分类要求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教职工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将师生参与垃圾分类纳入评优评先体系。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配备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值守人员,加强引导和监督,逐步提升师生的垃圾分类准确率。

      学校还应鼓励师生围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小妙招、分类投放容器改造、变废为宝等方面集思广益,开展“光盘行动”,鼓励教材循环利用、旧货交易和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学校应当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再生纸的使用比例,不使用一次性杯具。校内餐饮经营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餐具、洗漱用品等,并应当设置醒目提示标识。

      分类容器应根据人流量、功能需求等合理设置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品类主要包括: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指引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容器和站点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简洁、适用,并保持干净、无臭味,便于师生操作。学校内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办公室、教室、宿舍等室内场所,主要设置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两个品类的收集容器,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合理选择容器规格。

      针对学校不同区域功能特点,指引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站点的设置提出了细化要求。例如,教学楼等办公区域和宿舍可试行“定时定点收运”和“不分类、不收运”,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行“楼内撤桶、集中投放”;分类容器配置数量应根据人流量、功能需求、垃圾收集方式、频次等情况合理设置。楼群集中区域可就近设置一处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学校就餐区域应成组设置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厨余垃圾收集容器的投放点应有专人值守;厨余垃圾收运应做到“日产日清”,在夏秋等炎热季节,应加大收运频次,及时清运。

      学校内的重点区域在指引中也有体现。学校的实验区域应严格执行实验室废水、固废的管理规定,严禁将危险废物,即生物、医学、物理、化学、环境等实验产生,包括剧毒废液类、有机废液类、无机废液类、废弃化学品、废旧试剂空瓶等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设有校医院、校医室的学校,还要单独设置医疗垃圾收集容器,按照医疗垃圾相关规定要求处置。

      校内建立垃圾分类考核制度

      学校应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任组长,建立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各校应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应包括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垃圾分类作业及管理人员配备、收运服务对接、培训与宣传、奖惩与监督考核措施、各项任务时间节点等内容。学校要健全组织机制,制定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资金保障,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

      指引要求,领导小组应开展日常检查指导,至少每学期进行一次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梳理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学校还应建立内部垃圾分类考核制度,加强监督考核力度,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部门、个人要视情况给予批评教育、内部通报。

      来源:北京日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