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动态信息 > 媒体报道

抓好两个“关键小事”,助力北京精细化治理

日期: 2020-12-08 21:25
字体大小 |打印

       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是北京以高质量城市治理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两个“关键小事”。

      11月28日至29日,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提出,要持之以恒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个“关键小事”。

      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既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息息相关,同时又与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相关。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加快步伐向高质量水平发展,而垃圾分类与物业管理水平正是高质量城镇化的一种体现。

      垃圾分类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垃圾生产量和GDP、城镇化率呈现正相关性。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均垃圾产生量低于0.49千克,而发达国家人均垃圾产生量高于1.5千克。而这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有着明显的影响。要维持、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更加精细化的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同时,由于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生活向往的强烈程度,也为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与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参考部分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制度推进历史,即可发现,这些国家多在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1万美元)左右时,开始颁布、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和法律,并建立起相应的垃圾处理体系。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而北京更早在2010年即突破此一门槛。

      因此,综合来看,北京在当前阶段实施精细化的垃圾分类制度,既有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必要性,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这也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城市治理方式的转变。

      首先,这有助于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打造循环经济。通过垃圾分类,可将可回收材料进行二次、多次利用和处理。其次,能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对城市环境生态的破坏和影响。经过垃圾分类后,将可以更为有效地对垃圾进行焚烧等处理。比如,要有效分解二公式英,需保持在850℃且达到2秒以上。垃圾如不分类即焚烧,由于水分多、热度低,效果将大打折扣。

      垃圾分类以及相应的收费制度,还有助于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有明确的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因此,实施垃圾分类制度,打造循环经济、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生活垃圾减量,不只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实现城市资源有效使用,城市管理精细化运营、管理的体现,更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基本内涵。

      物业管理助力城市“宜业宜居”

      与城市精细化运营和服务有关的,同样还包括物业管理。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扩大了中等收入人群数量、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因此也就带动消费升级,催生出更为丰富的物业管理业态和更加多元化的增值服务需求。

      就北京这种特大城市而言,对城市既有存量空间进行合理改造、提升其利用率,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这也需要物业管理服务的跟进与助力。比如对于城市中心城区的更新、对老旧小区的改造等,如无物业管理同步跟进,将很容易出现“一年新、二年旧、三年破”的状况。

      同时,物业管理由于在服务内容和对象与城市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性,使得物业管理具备了从“围墙内”向“围墙外”拓展服务的可能。比如,保洁对应城市环卫运营,绿化维护对应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空间运营对应城市资源运营等。而近几年,物业管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等不同建筑场所内人员提供智能化、便利化的服务,与智慧城市的治理趋势相一致。

      正因为物业管理在城市治理中的这种重要性,继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后,北京还将推动《北京市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办法》《北京市住宅小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北京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清单》等配套政策落地,不断完善物业管理制度机制。

      可以说,物业管理不再是我们的传统理解,而是能够更进一步,助力城市更好实现精细化运营,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内容。而市场化力量的引入,也可为政府的城市治理提供补充,克服其存在的一些不足或提升其效果。

      说到底,高质量城市治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是城市治理中的两件小事,却也是两件“关键小事”。做好这两件事,对于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建设,都具有指标性意义,也必将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创造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来源:新京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