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生活垃圾分类专题 > 信息播报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给出亮眼成绩单

日期: 2020-11-09 17:30
字体大小 |打印

  自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后,我市始终坚持高位协调、高效调度,建立了通报、约谈、点评、考核等工作机制。各区、各部门积极履职、主动作为,社会组织、社会单位协同共治,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基层创造了很多鲜活的工作经验和各具特色的做法。全市上下形成了推动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落地实施的强大合力,构建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大幅提升。10月分出量从条例实施前的309吨/日增长至3946吨/日,增长了11.7倍,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19.79%。加上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1857吨/日,厨余垃圾总体分出量达5803吨/日。二是其他垃圾减量明显。通过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源头分类,以及源头减量措施不断深化,进入到末端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处理量,即其他垃圾量1.6万吨/日,同比去年下降32%。三是分类设施达标率快速提升。新建改造分类驿站916座。提升改造分类桶站6.14万组、密闭式清洁站567座,规范喷涂收运车辆2482辆。桶站、密闭式清洁站、收运车辆三方面的达标率由5月份的7%上升至84%。四是规范化收运体系持续完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运体系平稳有效;可回收物、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收运体系逐步推进;因地制宜,推动建立各品类垃圾有效作业模式;梳理完善基础管理台账,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五是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强制分类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做好"四个服务",建立沟通协商、培训指导、督促检查、主动对接等四项机制,积极推进中央国家机关、驻京部队垃圾分类工作。六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应收尽收,规范运输,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建引领,基层创新。将垃圾分类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范畴,推进垃圾分类与疫情社区防控联组推进、并肩作战。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基层力量积极探索,进行鲜活的创新实践,形成符合北京特色的方法模式。二是行业引领,属地尽责。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专业优势,坚持"条"上纵向推进,发挥属地系统管理资源优势,坚持"块"上统筹落实,推动各区各部门主动作为、形成合力。三是全程分类,精细管理。大力开展"桶""车""站""楼"全链条设施设备改造提升,创造规范便利的分类条件。不断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精细化管理体系。四是问题导向,督促整改。强化专业检查和行政执法,汇总日常检查、行政执法、12345热线、媒体曝光等多渠道反映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形成上账、核查、销账机制,倒逼整改。五是依靠群众,强化"三治"。促进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辖区单位、市民五方协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把推动垃圾分类作为优化社区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抓手。

  下一步,北京市将认真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精神,坚定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继续深入贯彻《条例》要求,推动践行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

  一是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垃圾分类工作。用足绣花功夫,抓住"设桶、盯桶、管桶"最后一米,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效能不断巩固、持续提升。二是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实施总量控制,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推动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两网融合",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确保生活垃圾全部安全处置。三是坚持以党建引领促社会发动。强化市民分类投放责任意识,形成"回家分好类、单位分好类"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精准"敲门行动,通过桶站值守、"红黑榜"、积分奖励、城管执法等多种措施,提升居民分类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四是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光盘行动,推动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稳中有降。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遏制商品、快递过度包装,推行净菜上市,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五是坚持以服务促管理。提升全链条设施设备承载能力,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设置厨余垃圾破袋器、脚踏板、拉环等便利性装置,方便居民投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